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研究生教育  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100

一、培养目标

管理科学与工程培养目标是掌握系统的现代管理知识和区域经济、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国际视野、经营战略头脑及总揽全局的决策能力,具备使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组织和技术以及数学和计算机模型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决策和组织实施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人员。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身心健康。

2.掌握坚实的经济、管理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从事有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能力。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较熟练地进行本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并能准确地撰写论文外文摘要。

4.熟练使用SPSSSASEviewsStata等统计分析软件,掌握ARCGIS等空间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数据分析。

5.具有较强的事业成就动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培养方向与学制

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培养方向为区域发展与管理创新,学制为3年。允许硕士生提前毕业,但硕士生的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5年。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硕士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应征入伍保留学籍者除外)

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方向核心课、方向探究课;非学位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方向选修课。对于跨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学科专业的本科生主干课程。同一专业方向课程应集中上课,如属于授课内容侧重点的不同,一门课程应由多名教师采取专题形式授课。

管理科学与工程新专业的课程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实现内容和方法的演化和拓展,通过利用数理科学、管理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数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综合知识,合理运用前沿的经济学思想、决策方法和信息技术以及数学、计量经济模型对区域发展与政策、投融资管理、空间经济与区域规划中的前沿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学生能熟练使用SPSSStata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数据分析,以深入研究区域发展和管理创新问题。教学中注重案例式教学,部分课程要求上机操作培养。

硕士研究生总学分应不少于37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详见《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附件一),每学分以18学时为标准安排教学。

2.课程考核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各门课程,均须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学分。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学位课程(除公共课外)75分以上为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以上为合格。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其中学位课程必须进行考试,以百分制计算成绩;非学位课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考试或考查的方式。各课程可根据其特点,自行选择考核方式,无论采取哪一种考核方式,都会注重对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注重引导和促进硕士研究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倡以要求学生撰写文献阅读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课程考核。

四、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两部分。

1.学术活动(1学分)

学术活动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进展,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内外本学科、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各种学术活动。凡在本校举行或学校、研究生院及各院、室、所组织举行的学术活动,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均应参加。凡校外学术组织和省、部、国家有关部门、单位及国际学术团体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参加。在读期间,硕士研究生应听取不少于10场高水平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2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位点将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合理安排学术活动的时间和形式,在第一至第五学期,必须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不少于5次,其中至少有2次为学生本人所做的学术报告、所参与的学术交流活动都必须是与区域发展与管理创新专业相关。学术活动占1学分,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学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考核成绩由导师综合评定。

2.实践活动(1学分)

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与社会实践等类别。教学实践是体现我校师范特色,培养提高硕士生的教学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和检验研究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的形式包括课堂讲授、批改作业、指导实验、答疑解难等;科研实践是锻炼硕士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必要途径。科研实践的形式包括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完成自主申报科研课题及参与人才培养基地和学科研究基地研究项目等;社会实践是体系经济发展研究院特色,参与形式可以是问卷设计、实地调研、社会调查、技术推广、咨询、科技开发及专业实习等。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位点将根据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要求硕士参与教学实践、科研实践与社会实践。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导师依据研究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在13学期的课程学习中主要参与教学实践;在25学期期间主要参与科学实践与社会实践。

五、文献阅读

在导师指导下,硕士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选读代表性中英文经典著作、前沿专著10部,完成每部不少于1000字的读书心得笔记;选读中英文经典或优秀论文50篇,完成不少于8000字的研究综述各1篇。论文阅读清单于确定导师一个月内,由导师结合国内外研究前沿,与学生共同确定,导师签名后交由研究院存档,作为考核依据。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文献阅读书目与期刊目录见附件二。

六、中期考核

课程考核等按照《江西师范大学说是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执行,中期考核参照《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此外,中期考核还包括对论文的中期检查和文献阅读的考核。其中,文献阅读的考核由硕士生导师根据学生的读书心得与文献综述的完成质量进行评判

七、科研能力的培养

1.鼓励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在培养科研能力的过程中推动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或拓宽硕士生的理论和知识面。 

2.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尽力创造国内外学术交流条件,规定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聆听有关学术报告活动的次数及撰写有关摘要或笔记的要求

3.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参与1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或主持1项校级研究生创新基金课题研究。

4.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未完成者,不得授予硕士学位。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培养方案中应对论文选题、文献资料、实验(调查)数据、参考文献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导师和研究院应注意抓好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审与答辩等几个关键环节,并有具体的时间安排

1.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攻方向及奋斗目标,确定自己的技术路线,认真做好选题和开题报告。

研究生入学后要尽快明确研究方向,做好选题工作。选题应在查阅、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做好基础性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要求相关参考文献不少于50篇;应有一定的前沿性与新颖性,符合本学科研究方向与学科建设目标,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具有可行性,原则上要有相应的课题支撑。开题报告要求有明确的选题、目的和意义,清晰的研究思路、严谨的结构和充实的内容,可行的研究方案与写作计划等。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江西师范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若干规定》。硕士生一般应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由导师签字认可,并在中期检查前由导师组以问答形式评审通过后正式确认,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

2.学位论文撰写要求

本专业学位论文原则上按江西师范大学有关规定进行。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论文字数应在3万字以上;要求综合运用多种究方法;研究内容有深度,能联系实际;表述规范,有一定的模型;对研究的问题有新的见解,研究结论、建议在本学科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指导意义或决策参考价值;参考文献5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文献要有前沿性、代表性。

3.论文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每2个月)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学位点应定期组织论文中期检查。在第五学期初进行,由学位点组织实施,重点检查学位论文的准备与进展情况。

4.论文答辩资格审查

研究生必须达到学校研究生管理条例规定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与学分要求;结合学位课程学习,承担科研任务,撰写学术论文;论文撰写符合硕士论文格式要求;时间要求在距离中期考核一年以上,开题报告半年以上。

5.论文评阅与答辩程序

学位论文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交导师签字认可,并送由校内外本学科专家组成的答辩评阅小组评阅,评阅合格后提交答辩,并通过答辩。申请人就学位论文报告半小时至40分钟后,评委提问,申请人回答。进行无记名投票,2/3以上评委同意,论文才能通过。未通过者,经批准可在一年内修改后,重新申请答辩1次。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和《江西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九、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

1.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导师为主导负责硕士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发挥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注重课程学习,夯实学科基础,通过课程学习使硕士生掌握学科专业的系统知识和前沿问题。要求每位硕士生都应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使硕士生在参与科研课题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努力提高硕士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研究院其他研究人员毕业于海外知名大学和国内名牌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或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可以为研究生进行相关辅导和参与研究工作。

3.硕士生在入学后的三个月内(最迟在第一学期末)经师生互选,确定导师,未互选的硕士生由导师组分配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和硕士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方向与制订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研究院和研究生院备案。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区域发展与管理创新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与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一般应在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完成;论文研究计划应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般应在第一年末提交。研究生应严格按照培养计划选课与实施课程学习,完成培养计划;导师应严格按照要求对研究生进行指导,确保培养计划的完成。

4.鼓励和提倡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劳动,并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研究的能力。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附件一: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附件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经典文献阅读书目与期刊目录


附件一: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任课教师

备注

公共必修课

99920001

99920002

公共英语

4

72

12

学校统一安排

英语学科修二外

999200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

学校统一安排

全校必修

99920010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2

学校统一安排

文科指定选修

0210017

专业英语

1

18

2

马健、卢宇荣

各学院自行开设

学科基础课

0210002

管理经济学

3

54

1

秦敏、陈运平

软件学院安排

0210003

高级运筹学

3

54

1

汪浩、张敬文

方向核心课

02820001

管理决策方法

3

54

2

国平、邱德荣

各研究方向协商确定(3门,共9学分)

02820002

管理学

3

54

2

李晓园、陈武

02820003

计量经济学

3

54

2

邱德荣、左勇华

方向探究课

02820004

公共政策分析

2

36

2

唐天伟、李晓园

投融资管理与决策

02820005

社会调查方法

2

36

23

季凯文、李建新

02820006

产业经济学

2

36

23

黄信灶、黄小勇

区域经济发展与政策

02820007

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前沿

2

36

23

唐天伟、左勇华

02820008

空间经济研究方法

2

36

23

钟业喜、李建新

空间经济与区域规划

02820009

区域发展规划

2

36

23

季凯文、罗小娟

 

非学位课程

公共选修课

02820010

由研究生院统一设置

1/

18 /

12

学校统一安排

至少选1

方向选修课

02820011

江西经济发展研究专题

2

36

34

李晓园、季凯文

 

02820012

品牌战略管理研究

2

36

34

邱德荣

02820013

经济管理数学模型选讲

2

36

34

左勇华

非学位课程

方向选修课

02820014

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专题

2

36

34

罗小娟

 

02820015

精典文献选读

2

36

34

黄信灶、邱德荣

 

02820016

公文写作

2

36

34

王玉

 

实践

环节

学术活动

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研讨不少于10次,作学术报告不少于2

1

 

 

指导老师

 

导师组考核

实践活动

参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或科研实践

1

 

 

指导老师

导师考核

跨学科选课

 

 

 

 

 

 

由研究生自行选择,但需跨一级学科至少选修1门,至少选修2学分

 


 

 

适用范围

序号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作者或编者

出版单位和时间

备注

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必读

1

管理学:国际化与领导力的视角

哈罗得·孔茨等著,马春光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

[美]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3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

[美]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4

统计学:从数据到结论(第4版)

吴喜之著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年版

 

5

工商管理经典译丛:管理学(第11版)

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著;李原等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6

现代企业管理学(第2版)

徐盛华, 林业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

需求:缔造伟大商业传奇的根本力量

[美] 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美] 卡尔·韦伯 著;黄昕 编;龙志勇魏薇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8

解读中国经济

林毅夫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9

市场的逻辑

张维迎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10

经济学思想史讲义(第2版)

汪丁丁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1

组织行为学

斯蒂芬•P•罗宾斯 (Stephen P.Robbins) (作者), 蒂莫西•A•贾奇 (Timothy A.Judge) (作者), 孙健敏 (译者), 李原 (译者), 黄小勇 (译者)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版),2012年版

 

12

管理心理学

朱永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2014年

 

13

马云:我的管理心得

赵伟

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年

 

14

农业经济论

(日)速水佑次郎,(日)神门善久 著,沈金虎 等译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

 

15

《管理世界》杂志

 

近五年的期刊

 

16

《经济管理》杂志

 

近五年的期刊

 

17

《南开管理评论》杂志

 

近五年的期刊

 

18

《管理评论》杂志

 

近五年的期刊

 

19

人大复印资料《企业管理》

 

近五年的期刊

 

20

《经济研究》杂志

 

近五年的期刊

 

区域发展与管理创新方向必读

1

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侯仁勇著

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2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度与政策

吕薇著

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年版

 

3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理论与实例

曹林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4

国家战略性区域发展规划研究

刘镇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年版

 

5

区域现代产业发展:一个创新驱动战略理论视角

邓金堂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6

投资学(第四版)

郎荣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7

公共政策分析

陈庆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8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经典教材系列:公共政策分析理论与实践

戴维•L•韦默 (David L.Weimer) (作者),艾丹•R•瓦伊宁 (Aidan R.Vining) (作者), 刘伟 (注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9

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

藤田昌久,保罗•克鲁格曼,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著;梁琦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0

财务管理学

荆新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11

管理决策模型方法与应用

张照贵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2

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

速水佑次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3

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

谭崇台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

中国的奇迹

林毅夫等

格致出版社,1999年版

 

 

15

产业结构,战略与公共政策

F.M.谢勒著[美];张东辉等译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16

《管理科学学报》杂志

 

近五年的期刊

 

 

17

《中国管理科学》杂志

 

近五年的期刊

 

 

18

《中国行政管理》杂志

 

近五年的期刊

 

 

19

《公共管理学报》杂志

 

近五年的期刊

 

 

20

《农村经济问题》杂志

 

近五年的期刊

 

 

说明:“适用范围”填:XXX一级学科必读或一级学科下设某个培养方向必读